2010.12.08搭莒光號列車前往北部與百忙中的外子會面
利用孩子畢旅 自己也放假去觀賞花博會 與人潮湊熱鬧
旅遊不只是觀賞風景 也愛人文地理的熟悉
更喜愛觀察人生的百態及促進經濟的繁榮
搭這班列車 主要是欣賞沿途的海線風光 學習放慢腳步過生活
是車道的位子 習慣在漫長的時間裡 攜帶一本喜愛的書籍閱讀
車行駛至岡山時 有位女士上車 是要到達松山站
手指美白纖細 塗滿暗玫瑰色的指甲油 跨入車窗旁與阿蓮鄰坐
互相點頭後 吾閱讀中 她閉眼休息
每當她要離開位置時 需移動經過我的前面
車行至中途 她再次離開良久未回位置
轉頭見她是在車道做運動 回坐位我倆打開話匣子
她有一位80幾歲的婆婆住岡山 此次因為婆家有風水事宜
回家參與大事 齡約60歲 為何未與先生同行
娓娓道來
她先生是位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員
在幾年前的某一天 忽然間下班後未回家
外出尋找 在湖邊尋覓他的蹤跡
回家時 發現她先生有忽然間失憶的現象
不知回家的路如何走 才會走到湖旁駐足
決定將他送醫院檢查時 已經是腦癌的末期患者
剛開始他還不知情 又與前來探視的同事有說有笑
幽默的說 隔天他就能回公司上班
沒想到一位正逢60歲尚未屆退休年齡的人
就在此時此刻必需留在醫院開刀做化療 讓她措手不及
使她也得了輕微憂鬱症 她住樓上病房 他住樓下病房
為了照顧先生的病情 因之她離開了職場
願意接受精神科的治療 漸漸地她的病情也被控制住
才有能力照顧另一半
她一直照顧他的病痛 全家人身心深受艱苦
雖然醫生已經宣告應該放棄搶救
全家人還是想盡力挽救他的生存希望
依靠插管才能幫助他呼吸 無麻醉的插管是病人的痛苦
在這期間她看了不少書籍 與醫師及有經驗的人交流
改變了她的思維
接受醫生的建議放棄搶救 減輕他的疼苦
但是他的大兒子不答應 需全家人簽名 因之繼續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治療
每當搶救時 家人一定要前往醫院 造成全家人作息不安寧
若是搶救成功也會成植物人 後來她的大兒子才答應簽字
讓他獲得無痛安息
但卻不獲得婆家的人諒解 事隔多年 大家已漸能接受
之後她要求她的兩個兒子 當她以後若有生重病 願意放棄被搶救的機會
她的兩個兒子馬上欣然簽字 健保會登錄 畢竟他們都經歷過這種折騰
有一次她的親戚也碰到是否放棄父母搶救治療的事
眼見大家都不願意表達意見 她是第一個提議放棄者
能解除生者的苦 病者的疼
同一車廂 一位有耐心的阿婆
沿途背著一位又哭又鬧的孫子 感覺非常辛苦
她說她已經當阿嬤了 卻無法承擔阿婆的這項責任
電話鈴聲響起 是她小兒子播來噓寒問暖
目前與已婚的小兒子同住
父母愛子深切 同住當然要互相幫忙做家事
偶爾打掃兒媳房間 反遭媳婦不悅
事後盡力避免進入兒媳房間 雖然房子所有權歸她
唯一不願幫忙的事 是替兒子照顧小孩
兩個兒子在她上班期間 是聘請婆婆帶到小學 才接回自己照顧
沒有帶孩子經驗且無體力
請媳婦自己照顧孫子 或是想上班時再請保母照應
讓兒媳更用心 擔起父母的責任
台北到了 電話又響起 是她兒子要到車站接她
她有位貼心的兒子陪伴生活 也願盡力與媳婦溝通相處
與媳婦情感如母女 互動用心對方皆能體會到
她婆婆有五個兒子 因為喜愛掌權且固執 目前只能自己獨居
在世的名與利對她來說是假 唯有健康生活的有尊嚴是真
人生的旅程上 總會有些人先下車 夫妻一定會有一個先走
能在一起時 要多珍惜相處的美好時光
阿蓮在台北先下車 未曾留下連絡方式
數小時的邂逅閒聊 耳聞不少她人生的閱歷
新的一年默默祝福她能日日平安 幸福永相隨
本篇文章有些嚴肅 原本不想Po文 有些事又是人生必經過程
僅描述寫下她的經歷記錄 插播暢遊花博之所聞
在伴你最後一程這本書寫著
能夠使人超越死亡的 既不是勇氣 也不是放棄 而是愛
當我們可以感受到愛與被愛時 所有的恐懼就會消失 總有一天會瞭解這些
凡事只有當事者 最有能力言是或非 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