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館是「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園區內一棟英國都鐸式建築的古蹟
建於1914年 當年台北大稻埕茶商陳朝駿為了招待貴賓所興建
1998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2003年由陳國慈女士贊助成立「台北故事館」
在花博會中 館內展示七百多件古董
因多是借自私人典藏的珍品 所以在館內禁止拍照錄影
2010/12/10晚憑當天早上領到的參觀預約券到達故事館前集合
先聽完解說再自行參觀一樓二樓
分享戶外拍的英式鄉村花園與古蹟外觀
黑白照片是翻拍自家中一本民國69年出版李乾朗教授所著的臺灣近代建築
當時照片註解寫的是台北圓山某洋樓
比對新舊照片可發現館外周圍環境改善了
一些附加的遮棚拆了 這可說是舊建築再生的範例
「都鐸式建築(Tudor style architecture)」
流行的時期在英國中世紀都鐸王朝(1485–1603)期間
都鐸建築的特徵
1.白色或淺色外牆及兼具裝飾性的半露出木結構 木結構咖啡色或漆黑色
2.高聳的雙面斜屋頂 屋脊末端偶有切45度斜角的設計
3.凸出交錯的山牆
4.高而窄的窗戶
5.門窗上的小型方格玻璃
6.有高大的方型磚砌煙囪。
以上特點在中世紀每項都有木構造建築實用的意義
例如斜屋頂在北歐地區主要防冬天積厚雪壓倒屋子
外牆半露出木樑柱結構或斜撐為建築結構須要
但在台灣九十幾年前蓋這種樣式建築
採用的是鋼筋混凝土加強磚造結構 裝飾重於實用的意義
故事館淺色外牆上的樹枝狀彩繪不像典型都鐸式建築的斜直結構型態
而是繪成曲線弧形 這倒是都鐸式建築少見的裝飾
故事館的英式鄉村花園 耗時七年時光用心栽培
搭配水池 磚造的矮牆 彎曲的步道
花博期間分階段由一萬多株 一百多種台灣栽培的花草植栽打造而成
水池裡栽植著挺水 沈水及浮葉等植物 包含睡蓮 水芙蓉-----等
美麗的花園造景 拍照提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