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前一篇 2012年四月底上午
從黃金瀑布走到十三層遺址 大約花半小時的時間
十三層遺址上看濂洞灣
溪水出海口的水面顏色有層次變化
十三層利用山坡度興建於1933年
是日治時期為挑選礦砂煉銅的選礦煉製場
礦工習慣稱之為十三層 今已停產多年
靠近礦槽底下可見錐狀的出料口 穿過錐口的光線投射在地面
斜滑溜口牆上綠色的漬痕似乎殘留氧化銅的成份
或許它要以這一點點銅綠的膚色 證明曾經具有銅礦的血脈
這洞坑據利未莊園曾先生說
是運送礦石的高空索道車通過的隧道
豔陽下再健行約25分鐘 感覺走了很久才到達長仁社區景觀台
長仁社區的名稱 難道是為了祝福日本裕仁天皇長壽而命名 非也
附近山區在日治時期1905年發現含金礦體
就用礦主田中長兵衛和礦長小松仁三郎的名字取名為長仁礦床
當時長仁社區就是採金銅礦人員居住的家園
利未莊園陳小姐說 這裏原是一處紅瓦斜屋頂六角涼亭
那種涼亭很常見 幾年前才拆除改建成現在獨特的造型
登上小山丘的景觀台之前 從側面看十三層遺址
廠房鋼構屋架拆除後 留下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體 遠看有如山丘上的城堡
登上景觀台
先欣賞觀景亭不凡的設計
屋面 屋架 座椅都是木構造 少部份用鋼構
不對稱的頂棚開展較大的缺口朝向基隆山
景觀台上360度視野景色山連海 海連山
俯瞰選煉場廠房設施遺跡 遠眺基隆嶼
山下社區黑色的油毛氈屋頂
這是早期礦工社區普遍的克難式屋面
只能防水但隔熱效果不大
看仔細 有一位大膽的人高站在平台層邊緣
十三層上那些遊客所站之處 我倆有走過且駐足片刻
突來一片浮雲遮蔽一些陽光 雲來雲往 遊走的雲影掃印在基隆山
再浮貼陰陽海 為海山加添兩道色彩
空中有大冠鷲低飛過 先前已Po過照片
一羣蜻蜓在景觀台邊飛舞 有蜻蜓入鏡了
下台走來時路 到黃金瀑布搭公車再去金瓜石
免費參觀黃金博物園區 於公車上觀賞窗外之美景
待續
留言列表